枣庄工程技师学院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滕州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学校始建于1986年,2010年4月升格为滕州高级技工学校,2022年7月升格更名为枣庄工程技师学院。学校经过近40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规模与质量、效益与发展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学校位于滕州市学院东路888号(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院内,统一领导、资源共享),校园占地面积392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专兼职教师223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等社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任务,面向社会开展多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
学校是国家人社部“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单位,山东省人社厅“优质专业建设项目”单位,枣庄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枣庄市转业转岗、社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枣庄市技工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枣庄市锂电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等。学校连续两年被山东省人社厅授予“全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4年学校并评为枣庄市“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突出贡献单位”“职业技能竞赛突出贡献单位”。
目前,位于滕州市高铁新区墨子湖旁边,占地758亩的新校区正加速推进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于2023年12月12日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9月1日一期投入使用。学校聚焦“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职业高校”的目标定位,规划建设满足1.5万人的高标准一体化教学实训院校,通过实训教学楼、培训认定中心、产教融合中心、大师工坊等产教一体化建设,为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层次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滕州培养更多产业技术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
学校优势
党建引领 匠心传承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凸显“工学一体、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办学特色,深化综合改革,在加快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优美 清幽如画
学校位于素有“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美誉的滕州,因科圣墨子和鲁班故里而驰名中外。在硬件设施上,校内建有标准化教室5100平方米,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室200间,多功能机房20间,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20余万册,报刊杂志160余种。在人文景观上,建有人工湖、班墨园、目夷桥、树人广场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三月的细雨微风、六月的绿树成荫、九月的金桂飘香、腊月的玉树琼枝。这里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
教育教学 规范有序
学校注重“工匠精神”文化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坚持“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服务枣庄市“6+3”现代化工业体系和“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发展战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办学质量。尤其在实训方面,学校积极适应企业生产实际流程和要求,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学校现有教职工223人,一体化教师159人,其中山东省首席技师1名,山东省技术能手3名,枣庄市首席技师2名,枣庄市技术能手5名,滕州市首席技师3名,滕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近三年来,学校师生在省级技能大赛获奖23项,市级技能大赛获奖33项,在国家级、省级等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40多项,教研成果60项。学校建有枣庄市技能大师工作站,发挥带徒传技和高端引领作用,实现技能大师技艺传承和创新。
技能比武 以赛促教
学校紧紧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育人理念开展技能竞赛工作,积极承办和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活动,突出技工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持续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023年,学校成功承办枣庄市“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第一名6人次,二等奖3人次;在枣庄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5人次和优胜奖6人次的好成绩。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国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得省赛奖项15人次,市赛奖项13人次。
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
学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打造“12345”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形式内涵,提升工作实效,建立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大力开展体育赛事、红色学习、文艺演出等,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比赛、“筑梦新时代,歌颂献祖国”合唱比赛、“'携手向未来’抖音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力求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资助体系 健全规范
学校坚持以“精准资助、助学育人”为核心,通过严谨高效的评审流程,精准识别出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资助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致力于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国家奖学金:6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2000元/生/年,补助期限两年。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注册正式学籍后,在校享受“五免一享”政策,即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免费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免费推荐就业岗位,享受国家助学金。学校设立多种奖助学金,贫困学生可安排校内勤工俭学岗位。
未来发展 前景广阔
学校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到学校发展战略位置,积极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参军入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企业校园招聘等形式,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快捷、高效、精准的优质服务,实现就业创业质量稳步提高。
根据人社部发[2021]86号文件规定,推动技工院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参军入伍等相关政策,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含技师)班毕业生按规定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职称评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有关政策。
《2023年度山东省公务员招聘工作人员简章》明确指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毕业时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含技师)职业资格的,可分别按照全日制高职(大专)、本科毕业生应聘符合条件的岗位。
校企合作 共育英才
学校建立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坚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教学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认证标准,共建校内实训室,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师资互聘、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实用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秉承“没有企业,不办专业”的理念,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工作,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充分挖掘和发挥技工教育灵活办学特色,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2023年,学校与本地1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班培养协议,订单培养人数已达500余人。